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与克拉霉素三者的销售金额早已多达了所有大环内酯类药物90%的市场份额,但在其他抗菌药的大大冲击下,市场份额预计还有可能更进一步衰退 作为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市场份额仍然比较稳定,以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以及罗红霉素为代表的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早已牢牢地占有了该市场90%以上的份额,市场展现出亦各有千秋。 抗感染药市场分明两重天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人类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现代人的疾病谱及丧生原因再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上世纪30~40年代抗生素的找到,使人们杀于细菌感染的危险性大大降低。而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类寿命的缩短,各类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渐渐沦为人类的主要死因,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方向也再次发生了转变。 在发达国家,许多慢性病的市场容量比全身性病毒感染的要小得多,研制用作化疗慢性疾病和提高患者生活方式的新药毫无疑问比研发抗感染药物更加有利可图,许多大型制药企业因为经济上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争相解散了抗感染药研发领域。由于新品的短缺,2003年以后,全身用抗感染药已跌出了全球*最畅销药物名列前十强,其快速增长也领先于全球药物的平均值增长速度。
与国际情况有所不同,感染性疾病是我国目前临床上*为少见的一类疾病,也是引发患者丧生的*少见原因之一。全身用抗感染药在我国医院用药中依然占有最重要地位,2006年该类药物全国市场总额多达了300亿元。不受政策影响,2006年16城市样本医院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的销售金额为63.8亿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但2001~2006年的平均值填充年增长率依然超过16.25%。
其中,抗菌药占到全身用抗感染药市场份额的90%以上。在药品降价、强化抗生素处方和用于管理以及反商业行贿等因素的影响下,抗菌药2006年的增幅大幅度下降;未来几年内,虽然政策的影响不可忽视,但由于我国可观的患者群体,该类药物依然是未来不能代替的用药大类,市场某种程度诱人。
内外交困,占有率下降 从2006年样本医院抗菌药购药金额的包含来看,头孢类占到50%,位列第一;喹诺酮类占到15.2%,青霉素类占到12.6%,分别佩第二、三位;大环内酯类大约占到5.0%。 由于品种较较少,大环内酯类却是抗菌药中的小类,但将样本医院数据缩放后可推算出,大环内酯类的全国医院市场总额仍在15亿元以上,全国销售额约30亿元。
2006年,与其他抗生素一样,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受国家医药宏观政策的影响而经常出现了销售下降的现象。该类药物近年来缺少新品的承托,因此,在其他类型抗菌药的大大冲击下,市场份额已倒数两年经常出现了显著下降,预计还可能会更进一步衰退。
第二代药物独领风骚 与以红霉素为代表的第一代药物比起,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对胃酸平稳,生物利用度低,血药浓度低,半衰期缩短;其抗菌活性更加强劲,并具备较好的抗生素后效应和免疫调节功能,不良反应也较较少,因此更加不受临床医生的注目。第二代药物在大环内酯类产品中的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84.1%下降到2005年的93.1%,虽然2006年有所下降,但仍可维持在91.1%的水平。 从销售金额来看,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与克拉霉素的销售金额位居前三甲,三者的销售金额早已多达了所有大环内酯类药物90%的市场份额。
名列第一的阿奇霉素的市场占有率约62.8%,克拉霉素占到20.7%,罗红霉素占到7.7%,品种集中度十分低。 重点品种分析 阿奇霉素阿奇霉素仍然是全球*最畅销的抗菌药之一。1998~2005年,辉瑞公司的阿奇霉素产品“希舒美”已倒数8年转入全球最畅销药前50强劲。
2005年,希舒美的全球销售额高达20.25亿美元,名列抗感染药物之首。由于希舒美的专利月底2005年10月届满,在非专利药的冲击下,2006年其全球销售额经常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国内企业早在1998年就绕过行政维护取得了阿奇霉素的生产批文。截至2006年,国内取得阿奇霉素原料药以及制剂生产批文的生产厂家多达270家,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程度可见一斑。
因此,虽然阿奇霉素在大环内酯类产品中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但该产品的品牌集中度却极低,希舒美虽然名列第一,但市场份额也将近15%,其余产品皆在10%以下,前10名产品仅有占到40.2%。 阿奇霉素2001年样本医院的销售额为9100万元,2006年已升到1.8亿元,5年的平均值填充年增长率为14.5%。
从剂型上来看,口服剂与注射剂完全各占到半壁江山。 克拉霉素在全球范围内,雅培公司的Biaxin/Klacid(克拉仙)早已沦为最畅销全球的产品,不受非专利药物的影响,其销量大幅下降,2005年全球销售仍超过10.65亿美元,归属于“重磅炸弹”药物。
从2004年开始,克拉霉素早已多达罗红霉素沦为国内医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的第二大品种。其在大环内酯类中的比重早已由2001年的15.6%下降至2006年的20.7%;在样本医院的购药金额由2001年的3115万元下降至2005年的6982万元,但2006年降到5947万元。 克拉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中的最重要品种,其市场竞争某种程度十分白热化。
截至2006年12月,取得过原料药和制剂生产批文的国内生产企业也已多达142家。但与阿奇霉素有所不同的是,克拉霉素品牌集中度较高,名列前3位的克拉霉素产品市场份额之和已相似70%,扬子江药业的产品以31.3%的份额名列首位,江苏恒瑞以19.4%紧随其后,雅培以17.2%名列第3。另外,丽珠制药、华东制药、山东新华和广东南新共占约16.7%的份额。 该品种2001年样本医院销售为3600万元,2006年升到5900亿元,5年平均填充年增长率为13.8%。
从剂型上来看,口服制剂是*的主流,占到克拉霉素销售金额的95%以上。 罗红霉素根据样本医院数据统计资料,罗红霉素在大环内酯类中的份额已由2001年的22.4%上升为2006年的7.7%,销售金额也从4500万元上升到2200万元,未来市场有可能更进一步衰退。 根据样本医院购药数据表明,扬子江药业的“仁苏”是该市场的主导品牌,多年来稳据该市场首位。2006年,扬子江药业占该市场69.2%的份额,位列第2位的江苏恒瑞占到7%。
可以意识到,在市场集中度产于占优势、整体市场又日益衰退的情况下,罗红霉素的不少品牌将渐渐被出局出有市场。
本文来源:华体会体育-www.jchsy.com